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书:李恭忠《中山陵: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》全新再版


作者:李恭忠

出版社:生活.读书.新知三联书店

出版时间:2019年09月 

开 本:16开

纸 张:胶版纸

包 装:平装-胶订

ISBN:9787108066442

定价:¥89.00

内容简介

中山陵可谓是现代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,历经20世纪中国政治、社会的剧烈变迁,始终是国人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。作者不仅细致剖析了孙中山的葬事与“再造民国”政治目标的互动过程,还进一步揭示了民国再造过程中政治权力的文化运作方式,从文化视角来审视政治史,为社会史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可贵的探索。中山陵不仅是建筑史上的一处经典,也是现代中国“记忆之场”的范本。中山陵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、由哪些人构思和建造出来的?究竟有何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?孙中山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,到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安葬,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?他的*终葬礼有何独特之处?中山陵建成之后,在当时的政治和公共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?又如何跟其他方面的政治仪式和传播手段相互配合,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政治文化风貌?时过境迁,这个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可以为后人提供什么启迪?本书融会“新文化史”的视野和手法,在平实的叙事过程中,带你穿越时光隧道,一一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。

作者简介

李恭忠:1974年生,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,南京大学民间社会研究中心主任,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。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,侧重于公共记忆与政治文化史、近代概念与思想文化史、秘密结社与社会史等领域。著有《近代中国社会史论》(2018)、《发现底层:孙中山与清末会党起义》(2011)等,译著有《文化记忆研究指南》(2019)、《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:创造认同》(2018)、《历史社会学手册》(2009)等。

目录

导言

    一、 从生前到死后:孙中山研究的视角转换

    二、 事件: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径

    三、 政治史研究的“文化转向”

    四、 叙事与历史学的“修辞”

    五、 本书基本思路和框架


第一章

再造民国:孙中山的政治遗产 


    一、 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

    二、 去世前后的多元评价

    三、 从安葬逝者到身后形象塑造


第二章

内部整合:葬事筹备处的沿革 


    一、 葬事筹备处的构成与职能

    二、 党内权威重建与葬事筹备处的政治角色


第三章

工程政治:陵墓征地、设计和建造 

    一、 征地:国家与民众,中央与地方

    二、 设计:一次文化传播事件

    三、 建造:国民党、专业人士与建筑商


第四章

建筑精神:开放的纪念性  

    一、 选址南京的深意

    二、 建筑精神的构想与表现



第五章

党葬仪式:1929年“总理奉安大典” 

    一、 “党国”与“党葬”

    二、 奉安大典的宣传

    三、 奉安礼仪和场面

    四、 “奉安”中的杂音


第六章

国之圣地:集体谒陵与政治日常化 

    一、 “党国”高层集体谒陵

    二、 军公教和社会团体谒陵

    三、 政治规训与休闲观光的调和


第七章

新式偶像:从“总理”到“国父” 

    一、 至尊的“总理”

    二、 无上的“国父”

    三、 “中山”之不朽


结语

征引文献

后记

修订版后记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